血管病,血管,血液,肝素,病人
提問: 腦血管堵塞如何治療?
●患者性別:女●患者年齡:51●詳細病情及咨詢目的:兩三年前就有頭痛的毛病,還出現右眼視物不清,頭痛時伴隨右肩像抽筋一樣痛,今年病情,加重,眼睛更看不清.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是腦血管堵塞想詢問有何良方治療見效快?●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:入冬以來到現在●目前一般情況:現吃藥,效果看不出,醫生說要一個月以后才能見效●病史:甲亢.塙切除●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:腦血管堵塞,吃藥,效果不明顯●輔助檢查:X光   CT
第一次問題補充:甲狀腺切除
第二次問題補充:血壓正常,CT檢查結果如下:第一次片頭顱CT平掃(軸位) SCAN6層示右側基底節區可見小點狀低密度影,余順實質未見明顯異常。腦室系統無擴大,中線結構居中 意見:右側基底節區腔
第三次問題補充:醫生意見:右側基底節區腔梗
医师解答: 請問醫生跟你說的是腦血栓還是腦梗塞? 兩種治療是有點區別的! 但你必須注意的是:一定不要情緒激動! 血壓怎么樣?CT片顯示結果怎么說的?
你好: 腦血管病是指腦部動脈或支配腦的頸部動脈發生病變,從而引起顱內血液循環障礙,腦組織受損的一組疾病。臨床上常以猝然昏倒,不省人事,或伴有口眼歪斜、言語不利和偏癱為主要表現。 腦血管病按其進程,可分為急性腦血管病和慢性腦血管病兩種。急性腦血管病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、腦血栓形成、腦栓塞、高血壓腦病、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等;慢性腦血管病包括腦動脈硬化、腦血管病性癡呆、腦動脈盜血綜合征、帕金森氏病等。我們通常所說的腦血管病,一般指的是急性腦血管病,發病急,常危及人的生命,因此,也易引起人們的重視。而慢性腦血管病病程長,易被人忽視。 腦血管病按其性質可分為兩大類,一類是缺血性腦血管病,臨床較多見,約占全部腦血管病人的70%~80%,是由于腦動脈硬化等原因,使腦動脈管腔狹窄,血流減少或完全阻塞,腦部血液循環障礙,腦組織受損而發生的一系列癥狀。另一類是出血性腦血管病,多由長期高血壓、先天性腦血管畸形等因素所致。由于血管破裂,血液溢出,壓迫腦組織,血液循環受阻,病人常表現腦壓增高、神志不清等癥狀。這類病人約占腦血管病的20%~30%左右。 此外,70年代以來,由于CT和核磁共振的廣泛應用,臨床上又發現一些出血和梗塞并存的腦血管病,即混合性腦卒中,這種病,有人報道占同期各種腦血管病住院人數的2.67%。其病因和發病機理迄今尚不完全清楚,多認為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是重要原因,并與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。 據國內外流行病學調查表明,腦血管病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壽命的常見病。據北京市1994年統計資料表明,腦血管病發病率居首位。腦血管病是目前世界上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。據我國1991年統計資料報道,每年腦卒中發病數達150萬之眾,是許多地區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。 腦血管病不僅死亡率高,殘廢率也很高。一部分病人病情危重,經搶救脫險后遺有半身不遂、吞咽困難、失語或癡呆,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。 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: 高血壓病、腦動脈硬化;糖尿病;冠心病; 家庭傾向,等等。 腦血管病具有發病急、發展快、家庭發病率高的特點,是家庭急救的重點。 腦血管病多見于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的人,過度疲勞和情緒劇烈波動時尤為多見,因此,有效的治療和控制高血壓,避免精神過度緊張與疲動,是預防腦血管病的主要環節。但是氣候的變化也是誘發腦血管病不可忽視的因素。據調查,約有一半以上的病人,發生在秋末冬初氣候驟變的時候。這是因為:低氣溫可使體表血管的彈性降低,外周阻力增加,血壓升高,進而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。寒冷的刺激還可使交感神經興奮,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,從而使小動脈痙攣收縮,增加了外周阻力,血壓升高。寒冷還可使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,血液濃度增高,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而發病。 腦血管病名稱很多。如有一個病人在當地醫院診斷為腦血管意外,去省城醫院檢查,醫生說是腦卒中,后又到北京就診,卻又診斷為中風,但他們開的藥物卻大致相同,病人糊涂了,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?其實,他們診斷的都是一個病。那么,腦血管病為什么有這么多名稱呢?這是隨著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的發展而形成的。由于這個病來勢較快,病勢險惡,變化多端,猶如自然界的風一樣“善行多變”,所以,古代醫學家把這類病稱為“中風”。而目前有些醫生稱此病為“卒中”。也是說這種病的發生較突然的意思。其中的“卒”即突然的意思,“中”則為得中,腦血管突然得了病,所以有些醫生把這類病稱為“卒中”。另外,這種病由于它的發生是腦血管意外地出了毛病,因此,又叫腦血管意外。以上幾種說法都是一個意思。 應該指出的是,上述一些提法,盡管臨床上還都常用,但都是一種過渡時期的提法,不能真正反映疾病的性質。隨著CT和磁共振等成像技術的廣泛應用,腦血管病的性質、部位、大小,通過影像技術,在短時間內即可較確切的反映出來,相信今后腦血管病的名稱,也將會趨向合理與確切。 腦血管病通常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和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。 缺血性腦血管病包括:短暫性腦缺血發作, ,其病因與腦動脈硬化有關,是腦組織短暫性、缺血性、局灶性損害所致的功能障礙。 腦血栓形成,多由動脈粥樣硬化、各種動脈炎、外傷及其他物理因素、血液病引起腦血管局部病變形成的血凝塊堵塞而發病。腦栓塞,可有多種疾病所產生的栓子進入血液,阻塞腦部血管而誘發。臨床上以心臟疾病為最常見的原因;其次是骨折、或外傷后脂肪入血;蟲卵或細菌感染;氣胸等空氣入血,靜脈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,栓塞了腦血管所致。 出血性腦血管病包括:腦出血,系指腦實質血管破裂出血,不包括外傷性腦出血。多由高血壓、腦動脈硬化、腫瘤等引起。蛛網膜下腔出血,由于腦表面和腦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,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。常見原因有動脈瘤破裂、血管畸形、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血液病等。 據國外統計資料,腦血管病以缺血性為多見,腦梗塞占59.2%~85%,腦出血除日本外,一般在20%以下。我國1984年農村調查新發完全性卒中280例,蛛網膜下腔出血占3.9%,腦出血占44.6%,腦血栓占46.4%,腦栓塞占2.5%,難以分型者占2.9%。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,我國與外國情況不同,腦梗塞雖然發病率較多見,但腦出血所占比例為44.6%,顯然比國外高,其原因尚待進一步探討。
對于目前情況,建議最好在主管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,關于腦梗塞的治療,有以下資料供參考 原則:個體化、分型、分期進行治療 (一)溶栓治療:即發病后3~6小時以內進行。可靜脈給藥溶栓,也可動脈給藥溶栓,動脈溶栓未廣泛應用于臨床。常用藥物有尿激酶、纖溶酶原激活劑(t-PA)。溶栓治療的主要危險性和副作用是顱內出血,心源性栓塞腦出血的機會更高。 (二)抗凝治療:常用的藥物有肝素、低分子肝素,必須作凝血檢測。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,其中低分子肝素較普通肝素更安全。 (三)抗血小板藥物:(1)阿司匹林,是經濟、實惠、安全及最常規的抗血小板預防用藥,最低有效劑量為50mg或75mg/天。急性 期可增加劑量至300mg/天。用藥過程不需要血液學方面的檢測。腸溶阿司匹林可明顯降低副作用。(2)抵克立得,可作為治療用藥和 預防用藥,劑量及用法是125~250mg/天,進餐時口服。用藥過程中應檢測血象、肝功能及出凝血等。少數病人可能出現粒細胞減少、黃 疸和轉氨酶升高等副作用,出血時間延長,潰瘍病、血小板減少癥及出血性疾病者慎用。該藥價格較阿司匹林貴。(3)氯吡格雷:歐美 已經開始使用,該藥75mg與抵克立得250mg的療效相同。 (四)降纖治療:作用是增加纖溶系統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,常用藥物有降纖酶、東菱精純克栓酶及蝮蛇抗栓酶等。發病24小時內使 用。用藥過程中應檢測纖維蛋白原等。 (五)血液稀釋療法: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、改善微循環和補充血容量不足,常用藥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漿等。 (六)腦?ぜ粒海?)鈣離子拮抗劑:阻止細胞內鈣超載、防止血管痙攣、增加血流量。常用藥物有尼莫地平、尼卡地平、鹽酸氟 桂嗪和腦益嗪等。(2)胞二磷膽堿:具有穩定細胞膜的作用。(3)谷氨酸拮抗劑和GABA增強劑。(4)其它:維生素E、維生素C和甘露 醇也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的作用。 (七)中醫中藥:中藥有復方丹參、川穹嗪等。同時輔以針灸及按摩等治療。   (八)康復治療:是國外治療腦血管病最主要的方法,一般在發病后3~7天便天始進行系統、規范及個體化的康復治療。   (九)一般治療:(1)調整血壓,腦梗塞時要慎重使用降壓藥,如血壓為150~160/100時不需要使用降壓藥。血壓降的過低可加重 腦缺血。(2)保持呼吸通暢,呼吸困難者可給予吸氧、必要時氣管切開。(3)降低顱內壓和腦水腫,急性特別是大面積腦梗塞時可出 現腦水腫,是發病后1周內死亡的常見原因。應使用甘露醇降低顱內壓,腎功能異常者可用甘油果糖和速尿。(4)預防和治療呼吸道和 泌尿系感染,合理應用抗生素。(5)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,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劑。(6)早期活動防止褥瘡 形成,每2小時翻身拍背和被動活動癱瘓肢體。避免受壓和褥瘡形成。(7)加強營養。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行鼻飼、靜脈高營養等,給病人創造恢復的機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jwho 的頭像
    qjwho

    qjwho的部落格

    qjw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